【大腸癌】初期徵兆難察覺?即看成因、病徵、檢查、治療及預防
大腸癌(又稱結直腸癌)是本港常見癌症之一,早期症狀難以察覺,往往導致延誤診斷。然而,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,大腸癌的存活率相當高。本文將會深入探討大腸癌的成因、早期症狀,以及提供有關大腸癌治療的資訊,包括手術、化療等。最後,亦會附上預防大腸癌的小貼士。
大腸癌死亡率
大腸癌屬於本地第2致命的癌症,於2022年導致2,270人死亡,佔癌症死亡總數的15.4%。根據每10萬標準人口計算,男性的大腸癌年齡標準化死亡率^為16.2,而女性則為9.6。
^特定年齡中的死亡人數比例
各期數大腸癌患者存活率
雖然大腸癌的死亡率居於前列,但由於大腸癌的病程進展速度不快,因此早期大腸癌患者的存活率可超過90%,亦能根治。不同期數大腸癌患者的存活率如下︰
大腸癌期數 | 癌細胞狀況 | 5年相對存活率 |
第 0 期 | 癌細胞僅存在於上皮內,或已侵犯粘膜固有層 | 近 100% |
第 1 期 | 癌細胞已侵犯黏膜下層或肌肉層,但未散佈及穿透肌肉層 | 95.7% |
第 2 期 | 癌細胞已經穿透肌肉層到達漿膜層 / 大腸及直腸周圍組織 / 大腸或直腸壁,侵入附近組織,但未擴散至附近淋巴結 | 87.3% |
第 3 期 | 癌細胞已擴散至附近的淋巴結,但未擴散至其他器官 | 68.7% |
第 4 期 | 癌細胞已經轉移到其他更遠的器官,例如淋巴結、肝臟、肺、腹膜或卵巢等 | 9.3% |
整體患者的5年相對存活率 | 58.2% |
大腸癌初期徵兆明顯嗎?
初期大腸癌可以全無徵兆。如發現身體出現以下大腸癌病徵,特別是出現多於一種大腸癌病徵並已持續一段時間,建議盡快求醫進行詳細檢查。
大腸癌初期徵兆 1:排便習慣改變
大腸瘜肉發生癌變將會直接影響腸臟功能,令大腸無法再有效吸取水分,以及排出廢物。因此,如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或出現以下問題,便要多加留意︰
- 便秘超過三天
- 有強烈便意但又無法排便
- 大便後仍覺得排不乾淨
- 腹瀉超過一天
- 大便形態改變,如變細、呈鉛筆狀或水狀
- 大便帶黏液及膿
- 血便、黑便
- 突然無法控制要排便
大腸癌初期徵兆 2:腹部不適及疼痛
大腸位處腹部,出現腸阻塞便會造成排氣困難,導致脹氣、脹痛及腸痙攣(腸抽筋)等問題。痔瘡、腸易激綜合症、精神壓力等其他原因都可引致類似症狀,因此判斷時可先排除這些相關情況。如過往沒有出現這些情況,而且反覆出現式持續甚久,則有可能是大腸癌的病徵。
大腸癌初期徵兆 3:大便有血
大腸癌患者的糞便或會有便血,因此留意到出現深紅色或黑色大便,就要留意是否大腸癌的
前兆。便血出現有機會是大腸瘜肉或大腸癌腫瘤受糞便摩擦而流血,令血液依附在糞便上;也可能是直腸出血的徵兆,絕不能忽視,應立刻求醫。好消息是,大便隱血可經由大腸癌篩查識別,建議定期檢查,及早發現大腸瘜肉及大腸癌腫瘤,跟進治療。
大腸癌初期徵兆 4:持續疲勞
即使休息足夠,仍然感到睏倦?感到虛弱無力,時時面色蒼白?慢性疲勞相對其他大腸癌症狀或許較不明顯,卻可能是身體出現癌細胞、消耗身體能量的結果。另外,大腸癌患者大便有血背後的腸臟出血以及排便習慣改變,也可令身體貧血,加重疲勞和無力感。
大腸癌初期徵兆 5:體重無故驟降
癌細胞消耗大量身體能量,而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時,也會使用體內能量;加上大腸癌造成的腸阻塞會改變排便習慣,影響大腸功能,因此大腸癌病患體重往往會變輕。如在短時間內體重無故大幅下降,則要特別留意身體是否有其他異常,甚至有機會患上癌症。
大腸癌末期病徵
大腸癌末期會出現明顯病徵,包括︰
- 持續性嚴重腹瀉
- 長時期大便有血,呈暗紅色或黑色
- 排便常常排不乾淨
- 不規則腹痛
- 體重持續減輕
此外,由於末期大腸癌時亦會發生癌細胞轉移至其他器官的狀況,因此可併發出現以下症狀︰
- 肝臟:黃疸、腹水、發燒、體重下降
- 肺臟:咳嗽不止、呼吸短促、肺炎、胸部不適、體重下降
- 淋巴結:淋巴結部位出現腫脹或硬塊,頸、臉出現明顯淋巴水腫
- 腹膜:腸道內有腹水,壓迫腹內器官,進而影響呼吸系統、降低腸道營養的吸收或造成腸道阻塞
- 腹部:腹痛、腹脹、摸到腹部腫塊、停經後出血、體重下降
- 骨頭:骨骼變得越來越脆弱,出現骨折、癱瘓等併發症
- 腦部︰頭痛、噁心、嘔吐、肢體無力、認知功能受損
大腸癌成因
大腸癌的成因包括︰
- 年齡︰大腸癌一般發生在40歲或以上人士身上,惟近年有年輕化趨勢
- 家族病史︰若有一位或多位家族成員曾患大腸癌,患上大腸癌的機會較高
- 基因遺傳
- 家族性結直腸瘜肉綜合症(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, FAP)
- 遺傳性非瘜肉結直腸癌 / 林奇綜合症(Hereditary Non-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, HNPCC)
- MYH 基因變異相關性瘜肉症(MYH-Associated Polyposis, MAP)
- 患有其他相關疾病
- 生活習慣
- 夜間工作
- 吸煙
- 酒精攝取量大
- 少運動
- 飲食︰高動物脂肪(如加工肉製品)、高脂肪和低纖維的飲食可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
- 兒童期經歷過腹部放射
各期大腸癌的治療方式
大腸癌以手術為最有效並可根治大腸癌的治療方法,具體方法包括傳統剖腹手術及微創腹腔鏡手術。
大腸癌中、晚期病患則有機會要同時接受手術及內科治療,例如電療、化療、標靶藥物、免疫治療等。合併治療有助提高大腸癌患者的存活率。
各期大腸癌的治療方式如下︰
大腸癌期數 | 治療方式 | 治療需時 |
第 1 期 | 屬早期大腸癌,可透過手術切除治療 | 僅需預留手術及術後恢復時間 |
第 2 期 | 仍以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方式 | 手術切除原發病灶後,需接受約半年至1年不等的化療療程 |
第 3 期 | 手術後接受輔助性化學藥物治療,以期減少癌症復發的機率 | 手術切除原發病灶後,需接受約半年的預防性化療療程 |
第 4 期,或無法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 | 以化療合併標靶治療為主,並需檢驗腫瘤基因(如 Ras、B-Raf)有否突變 | 需長期接受治療,時間視乎患者身體狀況、藥物選擇與效果而定 |
第 4 期,可經手術切除,及轉移部位僅局限於肝或肺臟 | 如評估合併治療可行,會進行手術局部切除轉移部位,並以化療及標靶治療輔助治療,更有效控制腫瘤,提升大腸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 |
如何預防大腸癌?
從日常入手,培養良好生活習慣,以及積極應對「三高」等增加患上大腸癌風險的疾病,已可大大減低患上大腸癌的風險。
- 多做運動
- 保持充足睡眠及規律作息
- 改善飲食的營養結構,增加富含纖維素的食物,如蔬菜及水果;減低每餐肉類的份量
- 減少攝取或戒除煙酒
- 積極控制或治療會增加大腸癌風險的疾病,例如腸炎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
- 參加大腸癌篩查計劃,如發現瘜肉則及時摘除
定期接受大腸癌檢查
大腸癌初期沒有明顯徵兆,但透過定期檢查,就能有效及早發現病變。政府推行的「大腸癌篩查計劃」所使用的大便隱血測試,就是其中一種常見測試方式。以下將為你逐一介紹各種常見大腸癌檢查方式︰
大便隱血測試
如有大腸有瘜肉、腫瘤或發炎情況,就有機會滲血,血液並沾上糞便排出,但肉眼不一定能察覺。大便隱血測試能夠檢測出大便內是否藏有微量血液,初步了解腸道有否異常狀況,及早跟進治療,以減低大腸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。
大便隱血測試亦是最為方便的大腸癌檢查方式,可在家輕鬆進行,只需少量大便樣本即可完成。如你年滿50 – 70歲,並且沒有大腸癌症狀,可登記參加政府資助的「大腸癌篩查計劃」,了解你有沒有患上大腸癌的風險。詳情可參閱︰【政府大腸癌篩查計劃 2024】登記、流程、費用及醫生名單詳情
大腸鏡檢查 (Colonoscopy) /乙狀結腸鏡檢查 (Sigmoidoscopy)
大腸鏡即是將末端裝有鏡頭的軟管放入大腸內,以直接檢視大腸內壁的情況。檢查期間如發現瘜肉或其他病變組織,將會立即抽取作進一步化驗。
大腸鏡檢查和乙狀結腸鏡檢查運作原理相同,分別在於檢查範圍。大腸鏡檢查將到達直腸,可檢查整條腸道,較適合篩查時結果異常、或罹患大腸癌風險較高(如有血親患有大腸癌)的人士;而乙狀結腸鏡檢查只覆蓋大腸末端約 45 – 60 厘米的乙狀結腸位置,較適用於覆檢。
大腸膠囊內視鏡
大腸膠囊內視鏡是嶄新的內視鏡檢查技術,只要透過大約一顆藥丸大小的數據傳送裝置,醫護人員就可透過裝置兩端的鏡頭觀察大腸內壁。而檢查人士只需服用腸道蠕動劑,以便裝置移動,方便檢查。最後,膠囊會自然排出體外。此檢查無需使用鎮靜劑,有效將受試者的不適與不便減至最低,而且入侵性極低,非常安全。
兩手準備 減輕癌症對生活的影響
不幸患癌,並不等同完全失去生活。如果早早準備好健康保障,更能將癌症對個人及家庭生活的影響減至最低,無須同時為健康和財政煩惱。Avo的癌症保險正為此而設。
「Avo純癌症保障」涵蓋本港近八成香港常見癌症,並提供多項額外保障,全面照顧癌症患者需要:
- 實報實銷多項醫療開支,如實驗室化驗、活組織檢查、X 射線、電腦斷層掃描、磁力共振成像、標靶治療及激素治療等費用
- 保障續保客戶於三年後出現同類癌症復發
- 延伸護理保障長達五年,包括中醫治療及營養師諮詢
計劃更另設多項保障,涵蓋不幸患癌的受保人從檢查、治療到護理的各項需要,支持受保人全力抗癌,並為其家屬提供實質支援,渡過難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