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BB打針時間表】水痘、麻疹疫苗 | 即睇私家診所疫苗選擇
在香港出生的嬰兒最快於 1 個月便需要開始接種疫苗,所以父母知悉嬰兒的打針時間表,便能夠在適當的時候為子女接種相關疫苗。但除了政府計劃下所包括的疫苗外,父母亦可選擇到私家診所接種額外疫苗,為嬰兒提供多重保障。今次我們會先為你介紹政府疫苗接種計劃,再為你提供相關的疫苗資訊。
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
卡介苗(BCG vaccine)
乙型肝炎疫苗(Hepatitis B vaccine)
白喉、破傷風、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(白百破 DTP),又稱四合一疫苗
肺炎球菌疫苗 (PCV vaccine)
水痘疫苗(Varicella Vaccine)
麻疹、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(MMR)
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(HPV vaccine)
根據衛生署提供的疫苗接種時間表,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不需過早接種,可待嬰兒長大後才接種。
年歲 | 應接種的疫苗 |
初生 | 卡介苗 乙型肝炎疫苗-第一次 |
一個月 | 乙型肝炎疫苗-第二次 |
兩個月 | 白喉、破傷風、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- 第一次 肺炎球菌疫苗 - 第一次 |
四個月 | 白喉、破傷風、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- 第二次 肺炎球菌疫苗 - 第二次 |
六個月 | 白喉、破傷風、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- 第三次 乙型肝炎疫苗 - 第三次 |
十二個月 | 麻疹、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- 第一次 肺炎球菌疫苗 - 加強劑 水痘疫苗 - 第一次 |
十八個月 | 白喉、破傷風、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 - 加強劑 麻疹、流行性腮腺炎、德國麻疹及水痘混合疫苗 - 第二次* |
BB 打針地點
家長可帶初生至 5 歲的子女到衞生署轄下的母嬰健康院打針。就讀小學的兒童則由衞生署注射員到學校提供疫苗接種服務。家長亦可選擇帶子女到私家診所接種疫苗。以下是母嬰健康院的一般開放時間:
登記時間 | 星期一至五 | 上午九時至下午十二時三十分 |
下午二時至五時 | ||
每月第二及第四個非公眾假期的星期六 | 上午九時至上午十一時三十分 | |
服務時間 | ||
星期一至五 | 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 下午二時至五時三十分 | |
每月第二及第四個非公眾假期的星期六 | 上午九時至中午十二時 |
個別母嬰健康院提供的服務或會有所不同,部份母嬰健康院上午及下午的服務範圍亦會有分別。出發到母嬰健康院前,記得先到政府網站查詢開放時間及各健康院的服務範圍。
打針後的常見副作用
嬰兒與成年人一樣,在打針後都有機會出現副作用。但父母無須過份擔心,通常接種疫苗後的副作用都會在數天內復原。另外,副作用的出現未必是即時的,以發燒為例,有時嬰兒在打針後可能會於數天後才出現相關症狀,父母不必過度驚慌。其他常見的副作用有:
注射部位發紅、腫脹、疼痛
頭痛
疲倦
噁心
嘔吐
肌肉或關節疼痛
我還可為 BB 額外接種甚麼疫苗?
另外,不少私營診所亦提供五合一,甚至六合一疫苗,除了囊括四合一疫苗提供的抗體外,還可保障嬰兒免受乙型肝炎及乙型流感嗜血桿菌感染。父母可考慮這類疫苗,免得嬰兒需要「打多幾針」。坊間的診所更會提供腦膜炎雙球菌、口服輪狀病毒疫苗、甲型肝炎及日本腦炎等疫苗,父母可按嬰兒需要自行選擇接種與否。
甚麼情況應避免接種疫苗?
嬰兒在以下情況下可能不適合接種疫苗:
先天免疫力失調,或患有白血病或腫瘤,需要長期服藥或治療(例如正在進行化療,或需要服用類固醇)。
打針後曾出現嚴重過敏反應
對部份抗生素曾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
正在進化癌症或腫瘤治療、先天性免疫缺陷、未受控的嚴重慢性病
對疫苗的防腐劑敏感
正在發燒、感冒,或出現耳朵發炎等不適症狀
若嬰兒出現腹瀉症狀,亦不適宜接種口服疫苗,例如口服輪狀病毒疫苗
最後,無論接種甚麼疫苗,家長亦應先尋求醫生的專業意見,由醫生診斷後是否適合接種疫苗。若兒童正在生病,家長不應急於為他們接種疫苗,記得先帶他們往普通科門診或私家診所求醫,待痊癒後才接種疫苗。你亦可同時為子女預備一份周全的門診保障,即使日後嬰兒出副作用,於診所求醫的診金及藥物費用都可獲賠償。Avo OutpatientGuard 門診保障靈活彈性,受保年齡由15 日至 80 歲,無論嬰兒需要到普通科或專科求診,Avo OutpatientGuard 門診保障的醫療網絡都可應付你的需要。